快速发展中的台州中央商务区一角。 记者 潘侃俊 摄
过去五年里,台州历史性地进入“省域1小时”交通圈,区位条件有了重大改变;历史性地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并实现“两连创”,大陈岛垦荒精神上升为城市精神,台州加快成为精神文化高地……
今后五年,台州将迎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州“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”嘱托20周年、“八八战略”实施20周年、台州撤地设市3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。
党代会报告指出,在三大历史任务中,高质量发展是路径、是前提,高能级城市是载体、是支撑,高水平共富是形态、是落点。三者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要求、统一于城市化演进的规律特点、统一于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,一体构成了台州奋进未来五年的战略指向。
如何打造高能级城市?听听党代表们的心声和期待吧。
聚焦“三精三大”打造高能级城市
市党代表 颜传华(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)
党代会报告指出,打造高能级城市,就是要坚持以建设“都市区”为目标,以“二次城市化”为路径,构筑支撑和竞争未来的现代化大城市格局,加快由国家Ⅱ型大城市向I型大城市迈进。
“为此,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党代会精神,坚持以‘都市区’为目标,以现代理念、用匠心营造,全力推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内涵品质建设,让城市处处彰显活力、释放魅力、蕴藏动力,助力台州从组团式年轻城市向高能级都市区跃升。”颜传华表示。
展开来讲,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方面——
首先是精致规划,大格局绘制城市空间蓝图。
就是强化“中心城市”能级意识,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,在更大范围内重构市区循环,提升市区对全市域的辐射带动能力,实现“三湾联动、山海共兴”,尤其是以市域铁路、城市轨道、高快速路网为重点,统筹谋划各区块功能定位、业态布局、城市景观,促进空间深度融合、业态良性互动、要素畅通循环,实现规划一张图、开发一盘棋。
其次是精心设计,大手笔推进重点区块建设。
作为市区重点区块规划建设的牵头部门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坚持“规划引领、市级统筹、项目带动、市区联动”的思路,以排头兵姿态攻坚市区开发建设,提升首位度,促进中心崛起,重点做到“三个着力”。着力提升城市总体设计,着力加快开发重点区块,着力打造时代精品建筑,更好展现台州地域特色、时代风貌、现代气息。
三是精配资源,大力度保障土地要素供给。对照3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目标,突出要素资源集成能力和人口经济承载能力,大力实施新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,探索建立市区土地要素配置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等,为高能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。(陈佳乐)
塑造与大城市相匹配的城市质感
市党代表 管秉阳(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、局长)
“关于省域开放型高能级中心城市专班工作,我们涉及市区环境整治美化、燃气规模化扁平化改革、市区停车一体化改革、市区‘打通断头路’行动等9项工作,为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,我们将这9项工作与民生实事、交通治堵等专项行动紧密结合。”在认真听完并研读党代会报告后,管秉阳对打造高能级城市方面的工作,有了更多新感悟与新计划。
党代会报告指出,今后五年,台州力争城市化率达到70%,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300万以上。坚持“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”,统筹城市有机更新和内涵高质建设,推动城市与产业同步更新、治理与民生同步优化、功能与风貌同步升级,让城市更宜居、更大气、更智能,塑造与大城市相匹配的城市质感。
为此,管秉阳所带领的团队,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,按照高能级中心城市工作要求,紧盯工作清单,抓实抓细项目建设工作,做到“四个抓”。
紧抓力量再加强。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,形成局长亲自抓、分管局长具体抓的工作格局,同时充实各专班力量,紧盯工作重点、聚焦难点、疏通堵点,建立会商机制,加强技术服务,共同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,破难拔钉,深入开展专项攻坚。
严抓措施再细化。围绕抓好项目落实,按照“工作项目化、项目目标化、目标责任化”的要求,进一步细化项目清单,明确项目进度、时间节点和责任清单,实行挂图作战,加大攻坚力度,确保按时保质完成。
细抓推进再提速。将在市专班统一部署下,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督查,定期开展督查通报,建立完善考核机制,自我加压、传导压力,促使形成通力合作、互相赶超的工作氛围,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。
实抓项目再谋划。按照市委市政府“九富”路径决策部署,为夯实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”的目标,主动谋划一批省域开放型高能级中心城市专班工作建设项目。(陈佳乐)
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,助力台州迈上更高能级
市党代表 叶邦汉(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、局长)
党代会报告提出,从“三区两市”一体发展的大框架出发推动中心城市扩容提质,在更大范围内重构市区循环,实现中心城市首位度、集聚度大幅提升。构建“四港”联动优势,完善路网体系,打造“四通八达”的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。
如何进一步推动交通互联互通、打造高能级城市?叶邦汉表示,“十四五”时期,台州交通以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总体定位,构建“1123”交通圈,建设沿海、南北、东西和西北四大交通通道,继续统筹推进“铁轨公水空管邮枢廊”九大交通要素,助力台州城市蝶变升级。
这也意味着,我市交通基础建设将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,交通运输部门要全力当好城市发展“先行官”。
所谓“1123”交通圈,包括外联“1123”交通圈:市域1小时、省城及周边地市1小时、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、国内重要城市3小时;内畅“1123”交通圈:中心城区10分钟到轨道或公交站点,10分钟上快速路,20分钟上高速,30分钟进机场、高铁站。
今年,交通部门将围绕“1123”交通圈目标,抓紧布局台州“内环、中环、外环”路网体系,争取金台城际轨道、头门港上岛铁路、351国道复线等上马。持续深化挂图作战、百日会战、立功竞赛“三大机制”,以最大力度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,确保年内建成市域铁路S1线、104国道临海段等项目,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台州段、市域铁路S2线、104国道天台段、351国道仙居段等8个项目,推动杭温高铁台州段、温玉铁路等17个在建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市还将实施“221”工程,即统筹推进234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,力争完成投资2000亿元,重点推进“十大标志性工程”,基本形成外联内畅、成环成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实现铁路县县通、轨道零突破、高速绕成环、港口量倍增、机场换新貌。
“我们将大力实施大通道、农村共富、低碳物流、平安品质、清廉交通‘五大工程’,构建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、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以交通先行助力打造高能级城市,为打造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贡献力量,建成人民满意的综合交通。”叶邦汉说。 (施亚萍)
(编辑整理:临海房产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