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为石桥头镇绿豆面晒场。
日前,在温岭市石桥头镇的绿豆面晒场,阳光正好,三厨三红薯粉丝加工厂负责人蒋富松正忙着将绿豆面根根分离。尽管疫情影响了豆面销售,但总体来说,2021年他的收益还是不错。
曾经面临困境
“去年做了50多万斤绿豆面,算算利润,有100多万元。” 蒋富松说,也就两三年的时间,石桥头镇的绿豆面产业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据了解,石桥头镇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,生产绿豆面已有百余年历史,在台州小有名气。然而,前几年,这样的绿豆面在当地却没人敢吃。
为什么?
“主要是明矾超标。” 蒋富松说,加之生产工艺标准低下、卫生条件差,各家小作坊低价竞争,市场混乱,石桥头镇绿豆面的市场口碑逐年下滑。一时间,消费者“谈面色变”,石桥头绿豆面从金字招牌沦为市场弃儿。
“更为糟糕的是,绿豆面负面影响牵连到了石桥头镇其他农产品的销售,全镇的农产品加工行业陷入寒冬。” 石桥头镇农合联党支部书记、理事长杨福友说。
整治绿豆面产业
怎么办?
杨福友说,从2018年年初,石桥头镇开始整治绿豆面产业,11家绿豆面作坊被吊销营业执照,9人被判处有期徒刑。
在当地农合联党支部的牵头下,排摸石桥头绿豆面加工行业尚存的经营户,成立了石桥头红薯面协会,将尚存的15家加工作坊都纳入协会管理。
同时,组织人员到临海、仙居等地“取经”,吸收先进经验,研究摸索出一套工艺流程标准和生产管理标准,实现了明矾、洗洁精零添加等工艺转变,并制定了《红薯面(绿豆面)加工技术操作规范》,从生产备案、生产环境、生产流程、质量安全、营销渠道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,让生产出的绿豆面品质提档,添加剂含量远远低于国标200mg/公斤。
此外,石桥头镇在镇农合联的农产品检测室专门设置绿豆面指标检测项目,并购置专业的检测设备。“我们要求,作坊户在生产绿豆面的前一天向协会报备。隔天,我们会派检测专员到作坊户的绿豆面晒场上随机抽样检测。如果明矾超标,上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,两次不合格,该作坊就要被关停。现在,可以拍着胸脯说,我们石桥头镇生产的绿豆面是百分百安全的。” 杨福友说。
利润大幅增加
蒋富松告诉记者,做绿豆面非常辛苦,没日没夜的,整治之前,他一年忙到头,最多只能赚个两三万元。
“因为价格实在太低了,批发价低至4元/斤,利润太少,再怎么努力也没用。”蒋富松说,整治后,石桥头镇的绿豆面就一下子打开了销路。“现在,我们的绿豆面批发价就已经达到了8元左右,市场零售价达到了12元。利润大大增加,一家小作坊一年赚个几十万元不成问题。我们规模大一些,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上百万元,而且完全不愁销路,客户往往要提前一个礼拜预定。”
“我们还委托温岭市石桥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对行业整顿后生产的红薯面进行统购统销,通过‘漫湖农鲜’品牌认证,提升美誉度,组织会员作坊参加农博会。此外,通过农合联电子商务网站、食享会等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,共同拓展销路,行业危机已然度过。”杨福友说。
(编辑整理:临海房产网)